同城杂谈栏目视频美女
  1. 生活
  2. 正文

88年前:红军从新化这个村子经过

石窖,她是古传新化三只半大院子之一的大院子。村民大都姓扶,是正宗新化本土土著人。从新化去锡矿山,有一条蜿蜒绵长的石板路,而石窖就是必经之地。石窖四面环山,地势险峻,人才济济,是人杰地灵之地。古时的石窖,在周围方圆百里的县市中特别的有名气。

新化县红色土著村--桑梓石窖村)。
古院民房错落有致,巷道四通八达,相互贯通。院中有一口大井,无论天旱多久,从来没有干枯过。大院人口密集,一两千人就喝用这口井的水,供给有余。院落四面古林毓秀,古木参天,空气特别清新。
从西南边有个潭山弯院子前可进入石窖中心大院,这入口处石梯形石板道陡峭盘缠难走,古时这里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也是唯一入口。上了这里后,大院落较为开阔平缓。大石板道直接从大院通过。站在古扶祠门(这祠堂在土改时失火被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在这里盖起了崭新的石窖学校和村委楼)前,你向西向北眺望,山岚青翠,山峰如象如马,如虎如狮,让人心旷神怡。正如古风水先生说的“三狮两象一麒麟”的风水宝地!当年红军从县城去锡矿山,一部分红军就在石窖大院子里的前后两个扶氏祠堂里和部分百姓家里停留了五天四晩之久。
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等将领率领红二军、红六军团,遵照党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指示,从湖南省桑植县出发长征,突破层层封锁,兵分三路挺进湘中。左路红六军团红十六师主力约1500余人,在萧克、王震的率领下,于1935年11月28日来到桑梓镇石窖村。红军在途经潭山湾院子前边的陡峭石板上坡路时,因路太窄,马匹不太好过,踩坏了路边水田里的一片庄稼,红军领导进大院子后,主动找到庄稼的主人道歉,并进行了对主家较满意的赔偿。红军来到大院后,对百姓秋毫不犯。老百姓觉得这支军队与以前其他军队完全不同。恐兵心理放下后,才从躲避中恢复了正常出进。红军住进大院子后,分批主动深入群众之中,和他们促膝而谈,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红军是保护百姓的,是人民群众自己的队伍,红军是抗日的。许多红军战士还热心地帮助百姓打扫院子,给老百姓挑水等。

(红六军团长征走过的桑梓镇宋家桥)。
11月29日下午,军团主力经六古塘、独树岭进入锡矿山。但留下四十六团的一个连在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驻守了5天。我听长辈说,红军进入锡矿山是分批次分不同路线向北进入的,沿去锡矿山的石板道走的人多一些,由石窖群众刘国恒(扶植光老师的舅舅)当向导前行。还请了李常生和扶树林等当挑夫,从大道向目的地行进。还有一小部分红军,从石窖院子经西北小道过金银山溪板桥过胡福冲、先生岭、陡岩溪去锡矿山的。由我父亲(扶德生)当向导向北行进(这是我的教华伯父和我父亲亲自告诉我的)。我父亲当时只有十三四岁,虽未成年,但他跟着我爷爷(扶维泰)去蓝田买了两次染料,熟悉了从石窖胡福冲去矿山的小路。我爷爷是染匠(染布的),会武功,红军停住在石窖时,他有一天还和几位族友在祠堂里表演了拳术,他那一路猴拳,更是获得红军战士一阵阵的掌声。我父是长子,给红军当向导是爷爷在祠堂里与红军领导联系上的。父亲告诉我这事时,说这事在当时是绝对保密的。是啊,我父亲对党忠诚,爱护群众,这次少年时的灵活机智,为他后来土改时当上侯石乡乡长有着不少关系。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
我华伯父(扶教华)告诉我说:从胡福冲到先生岭的路都是黄泥路,泥宁难走,正是雨后路滑,在经过杨笃武(大地主)种植的那一大片梨树林下边的浸冬田边时,因田埂路较窄,一个红军战士不小心滑到了水田里,弄了一腿的泥巴。我问父亲:红军为什么要这样分队从不同道路行进呢?我父亲说:这样做一是怕吓着了老百姓,二是防止有敌人或土匪武装偷袭,为了红军相互有个掩护有个配合。我说红军真是有智慧! 我父亲说,这留石窖的红军战士,也是前头部头的后备军。他们在石窖继续与群众交流。同时发动群众,宣传抗日,组织抗日游击队。和老百姓亲切交谈,关心爱护群众。
当时有个叫扶麟瑞的后生,家里很穷,有四个红军战士在他家住了几天,其中有一领导将自己部队发的一双新军鞋送给了他。这扶麟瑞简直视若珍宝,一直舍不得穿,就代代相传收藏至今。这相似的事绩较多。
还有几个红军战士,拜访了石窖有名的私塾先生扶绍书先生。因教书的人,必竟不同常人,思想更为开明,文化素养高,见识也多些,红军与他更加是无话不说,就如久别重逢的亲人般亲切融洽。红军发现绍书先生的父亲扶维绩老人家,年纪大了,在深秋时节了还穿得很单薄,红军中一位领导竟将自己的一条军用新棉裤送给了他。
另几位红军战士,在走访扶维金老人家时,相互谈得很投缘,发现他喜欢喝点小酒,一个红军将自己用的一个水壶送给了扶维金老人家。临走时,有一个红军悄悄地告诉扶维金老人家:这是我们的首长。事过多年后,才知道送水壶的领导就是我们尊敬的萧克将军。
红军在石窖短短的几天里,真是佳话联翩啦。
群众把红军视如亲人,红军视百姓若亲生父母。
老百姓对红军送的物品特别珍惜,竟不约而同地将物品一直保留至今呢!群众见红军这么亲和,许多群众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热心起来。请红军战士吃自己烧的香喷喷的红薯、玉米。还有的群众也给住在祠堂里的红军送去自己种的蔬菜等食物。可是红军拒收,说这是红军的纪律,我们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在几番推让后,红军给了群众适当的钱款后才收下了他们的一片心意。
红军在石窖暂住的几天里,向群众宣传了许多要革命的道理。国家要富强,人民要翻身,就必须团结一心抵抗侵略者,消灭剥削。农民要翻身,以后也要建立农会,要训练自己的武装。红军战士在祠堂里还表演一些防身的技法,表演长矛大刀和拳脚功夫。红军的到来,让群众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这对后来的征兵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12月4日,红十六师由锡矿山返回新化县城,会同军团司令部于5日凌晨撤离,经太洋江、孟公镇、太平铺、金凤庵、笋芽山、两下江,进军溆浦桥江,红六军团在新化历时9天。红军在石窖停留仅五天,红军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关心爱护群众,充分显示了军民鱼水情谊。
红军就是宣传队,让百姓懂得了许多的革命道理。红军就是播种机,在人民心中播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
(萧克将军留下的水壶)。
猜你喜欢